6月1日一早,百联股份携覆盖市级商圈和城、郊区域的在沪25家门店和3000余家品牌商户,用“别来无恙 美好如常”的复市仪式迎接第一批到店的顾客。各商场总经理带领管理层在入口处迎接久违的消费者,并赠送象征安康的精美香囊,同时也为小朋友精心挑选了“儿童节”礼品。第一八佰伴、第一百货和永安百货还为顾客准备了鲜花欢迎礼,飘香的锦囊和艳丽的玫瑰让顾客感受生活回归的美好。
此次百联股份调集各方资源,集中发力儿童用品、化妆品、珠宝首饰、运动、家电家居等品类,并充分运用“百联云店”满足线上线下的订购需求。无论到店还是在线购买,消费者都能享受双倍百联通积分。更多门店、品牌也将陆续复市。为了保障大家安心购物,复市商场均表示:测温验码戴口罩,共同抗疫我承诺;全面消杀无死角,安全保障我承诺;全员每日测核酸,健康上岗我承诺;全场限流不聚集,有序复市我承诺;全品查验规范严,安心购物我承诺。从“按住暂停”到“重启恢复”,城市脉搏动起来,一切都将好起来。
如约回归 重点商圈商场“别来无恙”
作为上海标志性商业地标,南京路步行街是全市复商复市标志之一。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作为“中华商业第一街”第一家复市的商场,自5月28日重启线下营业以来,恢复营业品牌达到252家,复工率超过70%;商户“阵容”涵盖美妆、钟表、黄金饰品、数码家电、服饰、鞋履箱包、餐饮等。同在南京路上的永安百货和时装商店也开启扫码预约、分时限流等措施,合理安排顾客们分批有序地进店购物,让南步街烟火气更燃更旺。
在陆家嘴商圈,第一八佰伴继5月23日恢复leme生活鲜超及5月28日部分美妆、苹果数码店线下营业后,6月1日将携更多美妆、名品、珠宝、服饰及儿童用品等近200家品牌率先复市,尤其是首批开放了有耐克、阿迪达斯、斐乐、MLB、依恋、好孩子、英氏、贝亲、乐高等超50家品牌的8楼儿童商场,为到店的小朋友准备了丰富的“甜蜜回归礼”,同时更有诙谐幽默的小丑表演陪伴在孩子们身边。
在淮海路,淮海755商场内MUJI全球旗舰店、运动品牌安德玛、Manner咖啡、潘多拉等十余家商户已准备就绪。妇女用品商店的女装、黄金珠宝等26家商户届时也将一同复市。
东方商厦(旗舰店)、百联徐汇商业广场中名品、首饰、化妆品、运动、家电在内300余家品牌将共同见证徐家汇的元气恢复。
市区商圈外,周边区域的商场很多早已“捷足先登”。百联金山购物中心作为最早进入防范区的门店之一,场内世纪联华于4月13日正式开始恢复线下营业。5月24日线下复工已超过70%,客流恢复迅速,6月1日复市率超过80%。
百联南方、中环、南桥、川沙、曲阳等购物中心也是继场内大型超市4月中旬恢复线下营业后,通过“云仓”和社群团购拓展对周边社区的保供能力;到6月1日,这些区域中心型购物中心基本实现常态化经营。在新城板块,连续八年稳居全国销售冠军的百联奥莱(青浦)近90%的商户也将重新拥抱魔都对奢名品的热爱。
缤纷活动 共赴美好如常的生活
围绕疫后经济恢复和市场需求变化,百联股份将整合力量,统筹推动跨业态零售全业态整体市场营销活动,让市场热闹起来。
为酬谢久违的来店百联通会员,6月1日-6月19日,会员在复市门店及百联云店购物享双倍积分;参与“别来无恙 美好如常”互动明信片海报的会员也能获得积分或分享礼。不同的门店也有自己的小惊喜,比如百联南方购物中心一口气推出会员积分兑换活动、会员消费满额活动、停车优惠活动等。
为弥补出行条件差异以及限流措施对客流影响,百联股份通过建立“线上+线下”的立体运营模式,为客户带来便捷的商品和服务,为实体商业带来流量回补。
不少商场通过封控期开展小区团购的积累,已强化了自身与周边社群以及上下游链路的连接、整合能力,线上营销随着更多商户的复工复市,开展起来更加如火如荼。百联南方团购覆盖周边180个社区,成团交易金额已超过150万元。6月1日-6月6日,“百联云店”统筹众多复市门店精选商品,抓住儿童节、端午节契机,聚焦家居家电、儿童、美妆、运动品类和促销活动,让消费者更加惬意地“云逛街”。
此前,百联股份复市门店的数字“演习”已提前启动。5月28日晚上7点,第一百货开启“云上购物”,每天10小时直播不间断,让消费者随时、随地、随心购买心头所爱。第一百货复工后的首场美妆直播与消费者“云见面”,美妆品牌茵芙莎(IPSA)通过店播的模式,完成了与消费者的云互动。
参与直播的柜员介绍,社群里的很多客户经历两个多月的封控,护肤品存在不同程度的“库存”紧张,急需一些官方渠道补货,“我们率先复工,也推出了一系列直播优惠,正好为消费者带来惊喜。”
得益于百联股份前期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对于云店的探索,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式的运营模式已相对成熟,直播机制链条流畅,这些前期的准备为疫情恢复期的商业带来极大支撑。
百联股份党委书记、总经理张申羽表示,经由疫情,人们或将更加关注城市与商业的共生共荣,更加渴望去体会生活中充满美的细节;百联股份旗下各商业体回归之后,更需全力拓展自身与城市生活的连接与升维路径,为消费者提供更为舒适的公共空间和体验,共赴美好生活。
(供稿:百舸 编辑:何阳阳)